教学成果奖 | |
华东理工大学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1 | 引领未来、思维牵引、顶天立地——卓越化工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与实践 | 一等 |
2 | 慕课西行,共享共赢: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 |
3 | 绿色工程理念引领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二等 |
4 | 三维耦合 三链融合,培养生物产业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 二等 |
5 | 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新时代西部高质量高等教育办学实践 | 二等 |
华东理工大学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1 | 绿色工程理念引领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辛忠 黄婕 张先梅 司忠业 周玲 吴艳阳 修光利 王慧锋 栾伟玲 涂善东 | 特等 |
2 | 进阶式理工融合型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张文清 夏玮 罗千福 徐首红 徐志珍 刘金库 胡坪 沙风 王成云 盛骞莹 | 一等 |
3 | 深耕十年,精准助力,携手西部高校专业发展上台阶 | 华东理工大学 | 李涛 黄婕 王爱祥 徐世爱 李春忠 叶邦策 朱学栋 郭旭虹 陈莉丽 张帆 | 一等 |
4 | 面向传统工科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周邵萍 轩福贞 陈建钧 章兰珠 惠虎 马新玲 黄毓晖 杨倩 涂善东 | 一等 |
5 | 主动面向国家能源战略,油气储运工程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凌昊 孙辉 赵基钢 高艺霞 沈本贤 欧阳福生 徐心茹 王际童 刘纪昌 李春忠 | 一等 |
6 | 面向产出,“全过程•深融合”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面向产出,“全过程•深融合”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 华东理工大学 | 宋恭华 罗晓燕 任福正 冀亚飞 刘宏伟 赵建宏 程家高 李晓东 胡大文 管海英 | 一等 |
7 | 面向新工科的“一体两翼”生物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王启要 庄英萍 赵黎明 白云鹏 吴辉 魏东芝 范惠明 高淑红 吴海珍 左鹏 | 一等 |
8 | 面向国家需求的“复合材料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课程建设和工程人才培养 | 华东理工大学 | 庄启昕 周权 滕鑫 朱世琴 顾金楼 唐颂超 林绍梁 胡彦杰 | 一等 |
9 | 管理科学与工程“五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范体军 周炜星 常香云 夏卫红 吴一帆 李英 李淑霞 楼高翔 夏海洋 程岩 | 一等 |
10 | 数字转型驱动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 华东理工大学 | 王慧锋 杜慧芳 万永菁 刘金库 房一泉 程华 司忠业 赵菡 叶心明 岳海洋 | 一等 |
11 | 基于产教融合案例链和评价新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上海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 顾春华 杨晖 夏耘 杨桂松 李飞 陈优广 裴颂文 王占全 臧劲松 马立新顾春华 杨晖 夏耘 杨桂松 李飞 陈优广 裴颂文 王占全 臧劲松 马立新 | 一等 |
12 | 鲜活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的实践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健康医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宗爱东 陈凯先 王治东 李崟 龚咏梅 唐红梅 杜仕菊 刘文 车车 | 一等 |
13 |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社会科学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模式探索 | 华东理工大学 | 何雪松 刘晓亮 黄锐 方学梅 蔡屹 陈蓓丽 万胤婕 吴开泽 | 二等 |
14 | 以“重思辨、跨文化、强探究”为导向的国家级一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 | 华东理工大学 | 王慧 赵宏 颜静兰 杨慧敏 郑国锋 幸君珺 高攀 贾卉 方朝 | 二等 |
15 | 一流课程西行、优质资源共享-—无机化学同步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徐志珍 张文清 田振芬 徐首红 殷馨 邓自洋 徐书克 楚刚辉 乔秀文 王健 | 二等 |
16 | 创设智能化分步选判习题系统,精准支持本科生自主学习大学数学的探索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江志松 朱坤平 鲍亮 李莹 胡海燕 林辉球 郭继明 李红英 俞绍文 赵瑞芳 | 二等 |
17 | “多维赋能、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侍洪波 万永菁 李建华 刘漫丹 金晶 罗小娟 孙京诰 颜秉勇 堵威 周家乐 | 二等 |
18 | 以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信息技术课程群构建与探索 | 华东理工大学 | 郭卫斌 张雪芹 谭帅 文欣秀 王占全 虞慧群 杨建国 胡庆春 罗勇军 冷春霞 | 二等 |
19 | 新时代复合型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华东理工大学 | 朱学栋 吴艳阳 高艺霞 郭旭虹 徐宏勇 徐菊美 金浩 费妮娜 仇上 辛忠 | 二等 |
20 | 环境工程专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刘勇弟 孙贤波 修光利 张乐华 隋倩 饶志雄 蔡正清 姚重华 汪华林 | 二等 |
21 | 理工院校多学科融合的药学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 马磊 任国宾 徐仲玉 赵玉政 黄瑾 马小思 孙仲颖 刘朝阳 周翾 | 二等 |
22 | 高校环境健康安全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建构和实践 |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校友会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索尔维投资有限公司 | 修光利 李涛 孙贤波 徐新良 郁建 张巍 李磊 董婕 曹娜 石晶 | 二等 |
23 | 基于“链式融合”的形势与政策课共建共享教学改革模式 | 华东理工大学 | 胡宝国 胡兵 岳海洋 张驰 杜仕菊 倪炜 陈俊傲 崔美娜 王阳 王爱祥 | 二等 |
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名单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获奖等级 | ||||||||||||
1 | 以ABET认证为契机 提升化工高等教育质量 增强中国模式自信 | 辛忠、郭旭虹、司忠业、赫崇衡、许志美、 徐益升、徐菊美、乐清华、钱旭红 | 华东理工大学 | 特等奖 | ||||||||||||
2 | 树立OBE理念,构建理工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 黄婕、倪炜、沈文君、司忠业、耿胥、栾伟玲、姚磊、邓自洋、胡兵、郑东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3 | 面向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 范体军、常香云、李英、齐国友、夏卫红、 程岩、李淑霞、刘建香、李琳、吴一帆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4 | 多方位构建系统性、创新性和工程化的高分子科学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 庄启昕、唐颂超、李欣欣、钱军、张德震、 滕鑫、周权、刘小云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5 | 依托一流团队,聚集精品资源,开拓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之路 | 彭昌军、刘洪来、尚亚卓、熊焰、胡军、 徐首红、胡英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6 | 课内外融合的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郭卫斌、王占全、罗勇军、何高奇、虞慧群、李建华、杨建国、赵敏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7 |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 侍洪波、刘漫丹、孙自强、王华忠、孙京诰、顾幸生、叶西宁、谭帅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8 | 基于两校区办学的“五位二体、三阶递进”的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和理论探索 | 张文清、徐志珍、夏玮、王燕、胡坪、徐首红、蔡良珍、孙学芹、刘金库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9 | 智能型、个性化、多层次高等数学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实践 | 殷锡鸣、江志松、李红英、苏纯洁、杨勤民、陆海湖、孙玉芹、安玉莲、贺秀霞、朱焱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一等奖 | ||||||||||||
10 | 加强信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创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 | 张先梅、夏春明、范圣法、骆华锋、乐清华、裴小琴、刘冬梅、张正清、房一泉、王源远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喆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等奖 | ||||||||||||
11 | 构建制药工程专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 | 罗晓燕、宋恭华、邓卫平、任福正、赵建宏、刘宏伟、马红梅、任国宾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12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惠虎、周邵萍、马新玲、张洪波、涂善东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13 |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理工特色院校基于外语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 | 高攀、颜静兰、杨慧敏、贾卉、华静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14 | 思政课问题导入式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新探索 | 徐国民、邱卫东、卢杨、奚建武、叶敏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15 | 大数据背景下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周晓燕、韩骏、吴婷、曾理、叶心明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16 |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的开发和运行 | 刘金祥、刘汉伟、刘源、储琰、岳海洋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17 | 基于OBE理念,构建《化工原理》课程群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潘鹤林、黄婕、齐鸣斋、叶启亮、张秋香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18 | 夯实基础、融合专业、强化实践,推进理工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王占全、文欣秀、虞慧群、刘江、赵双良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19 | 融合先进成图技术,构建工程制图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郭慧、马惠仙、刘晶、赵菊娣、张明忠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20 | 三维一体的定量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和改革 | 汪冬华、盛宝莲、钱丽霞、蒋志强、郑庆寰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21 | 以多工科专业为背景的物理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钟菊花、房毅、顾英俊、陆慧、章登宏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22 |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中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王慧锋、刘敏、毛庆峰、胡欣敏、张正清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23 | “点面线结合,四位一体”的成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雪芹、许学敏、黄婕、陈德庆、董小芹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24 | 依托实验中心,多维度一站式创新创业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庄英萍、常雅宁、魏东芝、王启要、彭钰珂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25 | 机械设计课程的长期教学改革与完善 | 安琦、王建文、陈琴珠、王小芳、夏守浩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26 | 以《设计原理》为导向的专业认知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 程建新、丁伟、于炜、叶俊男、章彰 | 华东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版权所有 © 2013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
网站管理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邮编:200237 E-mail:jiaowuchu@ecust.edu.cn |